名人看金沙】之中国文学系列稿件:那催人泪目的邂逅

日期:2021/02/16作者:金沙酒业

编者按:    

      2019年9月,“中国文学名家看金沙”采风活动举行,来自中国作协、中国散文协会等一批中国著名作家走进金沙县、走进源村,对金沙酒业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写出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学作品,目前已刊发在2020年《人民文学》第二期上。
文学大家眼中的金沙是什么样的?现对此次《人民文学》刊发的稿件进行转载推送,以飨读者。

王.jpg

王巨才

陕西子长人。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当过创作员,报社记者、编辑,后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和党政领导工作,历任延安地委宣传部部长,延安地委副书记、行政公署专员,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七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散文集及文艺评论集《退忧室散稿》《退忧室散记》《退忧室散集》等。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过后,金沙便进入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绵雨季节了。

 金沙是乌蒙山区的一个中等县,人口五十七万,经济实力却名列全省前茅,且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县域南部的乌江大峡谷,群峰屏列,碧水深流,奇洞幽穴,猿戏乌鸣,现在已是观光休闲的热点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北部的赤水河流域,以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成就了金沙、茅台、习酒三大名酒厂家,是我国酱香白酒的黄金产区;金沙位于赤水上游,生产的金沙酱酒醇柔典雅,回味悠长,有“二茅(台)”之誉,畅销各地。

 我们是应金沙酒业公司邀请前去采风的。这家贵州省第二大酱酒生产企业,多年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省内外广受赞誉。从二O一四年起,每年春节前夕,企业都会派出一百辆大型客车,接在外打工的贵州籍老乡回家过年,单是这项“接老乡回家”的爱心活动,投入的资金已达千万余元。今年,又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由企业出资,每年资助二十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毕业后,可以自主择业,愿来酒厂的,一律妥善安排。古人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在我看来,这种送贫困子弟去大学深造以保障他们将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做法,是更实在更牢靠更长远的扶贫,这种真心实意为国分忧为民解困的担当精神,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非常值得尊敬的,应当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发扬。在有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参加的媒体发布会上,我情不自禁地讲了我的看法,立即赢得热烈掌声,足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王2.jpg

 发布会后,举行答谢酒会和文艺演出。酒会开始前照例要播放“暖场片”,内容无非是企业的生产环境、发展历程、经营现状等。意想不到的是,介绍到金沙的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时,屏幕上赫然出现“钱壮飞烈士陵园”的投影!这画面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却引起我心底强烈的震荡。是真的吗?是那位危急时刻为党立下汗马功劳的钱壮飞吗?钱壮飞,浙江湖州人,一九二六年入党,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曾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与李克农、胡底一起被周恩来称为我党隐蔽战线深入龙潭虎穴的“龙潭三杰”,他的传奇经历,党史资料多有记述,也被改编为影视等文艺作品。多年前我去湖州出差,曾专门到岘山的钱壮飞纪念馆参观,问及烈士的牺牲,讲解员支吾其词、语焉不详,没承想在这遥远的大山里竟然得知他的下落,真有点不敢相信。问身旁张董事长,答说千真万确,在后山镇,是多个中央部委联合调查确认的。

 回到宾馆已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雨打树叶的滴答声,久久无法入睡,钱壮飞的人生经历过电影般闪过脑际,断断续续,反复萦绕,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恍惚之际索性起床打开电脑,再次搜寻那总也让我激动不已、泪流不止的一幕。

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钱壮飞在办公室截获武汉行营发来要特务头子徐恩曾“亲译”并注明“不要让你身边人(按指钱壮飞)知道”的密电,得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正转送南京途中,不禁大吃一惊。顾顺章长期负责党中央的保卫工作,熟知上百个中央机构和领导人的住址及联络方式,掌握中央最核心的机密,如果他把这一切交代出去,大上海又将是一场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党中央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生死攸关,十万火急。千钧一发之际,钱壮飞派女婿刘杞夫星夜赶往上海,找李克农、陈赓向中央报警,然后仔细处理好想到的善后事宜,于第二天早上离开南京去上海。为麻痹敌人、给党中央转移多留一些时间,离开时他有意把身边的孩子留在南京。他的长子钱江在回忆起那天早晨父亲两眼含着泪光、嘴角挂着一丝微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打发他上学的情景时讲道:“绝没想到,这竟是与父亲最后的诀别。”“把自己亲生的子女留给敌人,来换取时间,使党能安全转移,下这样的决心,做父亲的该是多么痛苦!”而也正是这种不惜身家性命的果断处置,使党避免了一场特大的灾难。后来周恩来同志多次讲过,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毛泽东同志也讲过,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的中央同志包括恩来同志都不在了。稍有党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些人”、“中央同志”包括瞿秋白、王明、博古、邓颖超、陈云、邓小平……

 由于临近国庆,金沙的活动只有三天,日程十分密集。又因挂着采访团团长的名头,每场活动座签总摆在显眼位置,很难自主行动。但自从知道钱壮飞陵园的信息,我对接下来的议程多少有点心不在焉,前去瞻仰钱壮飞陵园的念头挥之不去。好在第三天下午安排的是参观酒厂荣誉室和参加书画联谊,仔细掂量后觉得时间似有余地,于是午饭后最先去到书画室,根据金沙酒“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摘酒”的工艺流程,提笔写了一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条幅,落款“刘禹锡诗句,书为金沙酒业”,然后乘众人品评指点之机,找一把雨伞出了大门。

 街上雨脚如麻,行人很少。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司机说“后山啊,这样的天去不了”。又拦下一辆,问去后山多少钱,司机笑笑,说“不好意思,得三百多”。问单程还是往返,说往返就算包车,不止八百。不等他说毕,我拉开车门便坐了进去。一路慢行,到后山已是三点。王3.jpg

     后山是金沙东南、乌江北岸最大的镇子,红军南渡乌江的三个渡口都在镇南。钱壮飞陵园建在离镇中心不远的一处平缓的高地上,四周山卫水护,树木蓊郁,环境十分清幽。走进园门,穿过一条长长的松林夹道,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开阔的祭奠广场和广场北头耸立的墓碑墓家。墓基高出地面两米有余,正面镌刻“钱壮飞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隶书大字,两旁是“龙潭虎穴建奇功,黔山秀水慰忠魂”的挽联。因为下雨,无法按正规礼仪祭奠,我只好以虔诚敬礼表达对烈士的悼念,而后便在管理处赵主任引导下前往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院子坚立著烈士青铜雕像精干挺拔的身材,神采飞扬的面容,合体的西服与长简马靴,一臂挽着风衣,一手斜插裤兜,在在都与照片上洒脱帅气的神情吻合,又比之更加生动传神。我婉谢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只要求能提供几页纸、一壶水,并允许我独自在展室待到下班时间,这样我便能从容阅览那一百多件图文和实物资料,进一步分享若干此前尚不清楚的故事。

 顾顺章事件后,钱壮飞因身份暴露奉命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战士归家,倍感温暖。在到处充满阳光、朝气蓬勃的根据地,他多方面的杰出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得以充分施展。多年以前我到过瑞金,对叶坪红军广场上那座圆柱形的烈士纪念塔印象颇深。塔体呈土黄色,像一枚蓄势待发的炮弹或火箭,立于五角星基座上。而基座前面用卵石铺砌的通道上,“沿着红军的血迹前进”的白色大字,犹如一个铿锵有力的誓词,强烈撞击人们的心扉,唤起崇高的使命意识。八十多年前的江西老区,能有如此简洁朴实而又理念新颖、含义深邃的建造,真让人大为赞叹。只是我当时并未想到,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正是钱壮飞。此外经他设计的还有中央大礼堂、红军纪念亭、红军检阅台、黄公略纪念亭、博生堡以及苏维埃政府大印、红星奖章等,甚至《红色中华》报的报头也是由他设计并题写的。他的字功力深厚,很漂亮,陈列室有一张他为筹集经费而用毛笔写下的借据,无论书写的流畅儒雅还是章法布局的讲究,都堪称一帧小幅的行书精品,比时下某些冒牌的名家大师不知强了多少。

     钱壮飞毕业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而他在文化修养和文艺禀赋方面的才干尤为引人赞赏。早在一九二六年,他就拍摄过电影《燕山侠影》,参与其中的全是他的家人和亲友。他本人和女儿榛榛、挚友胡底担纲主演,妻子张振华、儿子钱江和钱一平都扮演了角色。受家风熏陶,钱家后辈均以献身电影事业为职志,薪火相传,一家四代都在影视界工作,可称电影世家。钱壮飞进入苏区,为活跃军民文化生活、发挥文艺战斗作用,身体力行积极推动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先后指导排练《暴动前夜》《阶级》《今古奇观》等多个话剧,并担任重要角色。特别是他与李克农、胡底根据亲身经历编演的四幕话剧《红色间谍》一经演出,大受欢迎,成为当时苏区的保留节目。不可思议的是,在敌人封锁、根据地图书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他还编写出无线电应用培训教材和《化学常识读本》,对提高部队军事素质起到重要作用。而他本人,也以热情、能干、多才多艺、生龙活虎而广受尊敬和爱戴。王4.jpg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钱壮飞继续担任情报侦听和破译工作。他根据破译的敌情,绘制敌军行动路线图,成为中央制定战略战术的可靠参照。遵义会议后,他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然而,他却不幸在红军南渡乌江时,因敌机轰炸与部队失散,被地方反动武装暗杀,时年四十岁。

四十岁,红色间谍,一代奇才,铁血战士,传奇英雄,生如夏花,死如彗星,壮怀激烈,豪气干云,一腔热血,千秋忠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我知道,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我也知道,在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两千多万烈士中,不乏钱壮飞这样风华正茂、才气横溢的青年才俊。但此时此地,乌江畔上,乌蒙山里,面对这些颜色渐退的图片和粗率真切的文字,我仍忍不住椎心泣血般的心痛和惋惜,以至血脉贲张热泪涌流。

    钱壮飞同志遇害后,当地群众冒着危险把遗体掩埋在堰田岩下。他们知道,他和那些衣履破烂、说话和气的人一样,都是红军,是好人,是为穷苦人翻身解放打天下的,逢年过节,上坟祭祖时总不忘为他点一炷香、烧几张纸。后来,后山的干部群众自愿捐款投劳,将烈士的忠骸迁往新修的墓地。现在的钱壮飞陵园是后来修建的。赵主任说,二00九年钱壮飞被评为“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后,来陵园瞻礼纪念的人数猛增,每年都在大几十万,崇拜英雄学习英雄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正蔚然成风。    

      暮雨潇潇,凉风飕飕。远近的松竹愈显苍翠,空气中氤氲着桂花的清香。离开陵园时已是傍晚,偌大的园区一片宁静。走过墓地,我再次停下来深鞠一躬,向这位湖州人民的优秀儿子默哀致敬。安息吧,我们的英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共和国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奋进的行列里一定会有你的身影。你的功绩与世长存,你的名字永垂不朽。

——摘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