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看金沙】之中国文学系列:雪中还送什么

日期:2021/03/17作者:金沙酒业

庆.jpg

刘庆邦

  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红煤》《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因我在矿井下挖过煤炭,对雪中送炭的炭字是敏感的。炭分两种,一种是煤炭,一种是木炭。煤炭是从几百米下的地层深处挖掘出来的,木炭是用木头加工而成。如果追根求源的话,其实这两种炭都来自木头,只不过,煤炭是由亿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变成的,变成了被称为“太阳石”的可燃化石。而木炭的生成要容易得多,把原木放进土窑里烧,烧去水分和烟子,烧得变轻、变黑,只保留里面的热量就可以了。

    煤炭也好,木炭也好,在我小时候的我们老家都是宝贵东西,稀罕东西。只有在铁匠炉上,我们才能看到炭火把铁块子烧红、烧软,软得像红面团一样,被打制成各种农具。在大雪飘飘的冬季,我们冻得缩成一团,特别希望能有一盆炭火,烤一烤我们冻僵的手、冻木的脚。可是,我们家哪里有一星一点儿的炭呢!那时家家都很穷,又有谁能送给我们哪怕是一块炭呢!冻得实在受不了,母亲会在泥巴做成的火盆里,用搜集来的锯末,点一点儿暗火,烟起缕缕烟子,给冰窖似的屋子增添一点烟暖。

    当然了,雪中送炭是一句成语,其中的炭字只是一个比喻,它不只局限在炭本身,还包括很多很多东西,如吃的粮食、穿的衣服、喝的水、烧锅的柴、上学的学费、救命的钱,等等,都可以说成是炭。在人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给人家送了人家最需要的东西,这都算雪中送炭。我理解,不仅送物质的东西是雪中送炭,送精神上的东西、智力上的东西,还有别的一些说不分明的东西,都应该是雪中送炭。

    很荣幸,在《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组织下,我就参加了一场“雪中送炭”的活动。时间是二0一九年中秋节前夕,地点是贵州省毕节市的金沙县。到金沙一路看来,山里的秋庄稼已经成熟。红薯的根部鼓起了堆,玉米棒子笑得露出了牙齿,厚墩墩的烟叶有些发黄,串串辣椒开始变红。南瓜的秧子塌下去了,一个个熟金一样的南瓜被呈现出来。到处是一派金秋的景象。九月七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源村镇。下了两阵小雨,很快就晴了,阳光洒满了山坳。镇政府的小楼建在半山坡上,从楼门口走下若干台阶,下面是一处宽展的场坪。参观了镇政府后面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建,我就一个人来到场坪上沐浴阳光。空气里弥漫着浓淡相宜的桂花的香气,很是沁人心脾。这时我抬头看见,从山坡的台阶上走下来一个中年男子,男子的背是驼的,腿是弯的,显然是一个残疾人。他的残疾程度相当严重,每向下挪一步都非常吃力。我有心上去扶他一把,见他在旁边矮矮的护墙墙头上坐下了,像是要休息一下,又像是在等待什么。我又看见,从场坪一角停着的一辆小型货车上,两三个小伙子正往下卸东西。他们卸下的东西,有用透明塑料袋子装的棉被,有桶装的食用油,有整袋的大米,还有一瓶白酒。东西卸下后,整齐地码放在一起。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我猜测,这很可能是金沙酒业公司要赶在节前为当地的贫困家庭“送炭”。我这样猜测,至少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通常的“送炭”活动,一般来说不会送酒,送酒会显得有些奢侈,超出了“送炭”的范围。那么酒业公司来“送炭”呢,送瓶酒是符合情理的,生产什么送什么,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他们所送的酒,正是金沙酒业公司出产的金沙回沙酒。第二个理由,金沙酒业的酒厂最初就建在源村,一九五一年,他们在源村酿出了第一锅金沙酒。改革开放以来,金沙酒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贵州省三大酱香白酒之一。在全国白酒行业,营业额和名气也越来越大。酒业公司做大做强了,他们不忘感恩和回报当地村民,就适时地为当地村民送上些礼品。我 的猜测没有错,不一会儿,就从山坡上走下来一行村民,在场坪上排起了长队。主持“送炭”活动的一位金沙酒业的工作人员,开始大声喊村民的名字,每喊到哪一位,那位村民就从队列中走出来,由我们前往的作家,一对一地把礼品送给他们。我们被说成是“送炭”活动的嘉宾。我为一位上岁数的妇女送上了礼品。她是背着一只背篓而来,我把一桶油和一瓶酒帮她放进背篓里。背篓里放不下棉被,她只能提在手里。一袋子大米有五十来斤,她也扛不动。过来一个金沙酒业的小伙子,扛上米袋子,送她回去。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一切,那位妇女一直笑着,脸上有些发红。不知为何,我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大姐。我们县是贫困县,大姐家是贫困户。我们那里要是有一个像金沙酒业的酒厂就好了,节前要是有人给我大姐送些礼品就好了。我注意到,那个残疾男子也是来领取礼品的,他可能担心自已走得慢,就提前来到场坪边等候。可惜他行走艰难,什么礼品都拿不动。镇政府和酒业公司只好派人,把东西送到他家里去。庆2.jpg

“送炭”活动还在继续。接着,我们转移到酒厂的制曲车间参观。进车间参观之前,工作人员从车间里喊出一位正干活儿的女工。这位女工的两个孩子都刚刚考上了大学,酒业公司要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给这位妈妈的两个孩子发金秋助学金。两个红包里各装有三千元现金,由王巨才老师和酒业公司的董事长张道红发给这位妈妈。据介绍,这位妈妈家里原来比较贫困,为了帮助他们家摆脱困境,保证家里的两个孩子能继续上学,酒厂就安排她到酒厂上班,用就业的方式精准扶贫。除了帮助这位妈妈,金沙酒业公司还以多种形式,大面积地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比如:他们以合同订购方式,收购当地农民种的合适酿酒的红高粱。他们还把酒糟提供给酒厂周边的农户,帮他们发展养殖业。这一系列“送炭”活动,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金沙酒业“送炭”意义的认识。他们以宽广的胸怀、担当的精神,加入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在为全面实现小康、国家繁荣富强贡献企业的力量。

    更让我感奋不已的是,九月九日下午金沙酒业在贵阳市所举行的产教融合公益发布会。发布会隆重热烈,吸引了贵州省的很多媒体记者前往采访。发布会所发布的主要内容是,由金沙酒业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联合起来,主要面向金沙县的贫困家庭招生,把那些未能考上大学的青年招到职业学院学习。学习期间,由金沙酒业提供资金支持,每个学生每年支持五千元,三年支持一万五千元。学习采用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办法,到金沙酒业公司学习酿酒。学成毕业拿到大专文凭后,如有愿意到金沙酒业公司参加工作的,公司可以优先安排。二O一九年度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第一年共招取了四十名大学生,他们已走进学院的课堂开始学习。按金沙酒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道红的设想,下一步他们还要和食品工程学院联合成立金沙白酒学院,专事研究白酒业的创新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酿造更优质的白酒,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沙酒业这样的作为和战略构想,就不再是“送炭”的意义所能概括,也不是送志和送智的意义所能总结,他们的着眼点是通过奋斗,参与创造一个无“雪”的世界,到时候哪里都没有“雪”了,“送炭”的事就可以免了。

    然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还是可以送一点的吧!

——摘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二期